陶逊从豫州粮商商会出来之后,就直奔洛阳嵇氏商会分号。身为商人,旦做了决定,买卖的速度定不能慢,只因有些机会稍纵即逝。
  嵇大少听闻他的来意,挺意外的,“陶掌柜,这是笔大买卖,我需要请示下。你先喝杯茶,稍等片刻,我先失陪下,晚点给你答复。”
  陶逊点了点头。
  嵇大少吩咐下人们好好伺候,便疾步去了后院。
  嵇大少找到他爹,“爹,陶逊悄悄来找我了,问我们收不收粮。”
  嵇无银:“那必须得收啊。等等,他这个时候就来了?”
  “是的,”
  “车九明说什么了?他跑那么快?”
  他们都知道今天车九明将豫州粮商商会的成员以及外地粮商们都请起了,就为了商议出对付他们的办法。其实有什么可商议的呢,到了这时,完全就是资金(钱和粮食)的较量。
  嵇大少笑道,“大概是车九明表现不好?他是第个来找我们并且打算把粮食出给我们的人。”
  “后面还会有来的。”嵇无银笃定地道,“找来的人,咱们可以将他们的粮食按照百二十文斗全部吃进。”
  嵇大少连连点头。
  据林山那边的统计,各地粮商运来南阳的粮食估计有百万石之数。
  现在是他们留给那些外地粮商逃跑的时间。
  接下来,他们会进行第二次收割,粮价又将往下调。
  至于那些后面没跑的,肯定会亏更多的,谁让他们又蠢又贪心的,即使这次不被收拾,也会被自己玩死。
  这也算是次筛选。
  “类似陶逊这样的商人,咱们得标记好。”嵇无银手把手地教儿子。
  这类人,要么就是有敏锐的判断力,要么就是运气好,并且拥有绝对的魄力,不拘哪样,都是值得交往的。
  嵇大少重新回到会客厅。
  “陶掌柜诚心要卖粮?”
  “是的。”
  “这样,我们嵇氏以百二十文斗的价格买进你手上全部的粮食,如何?”这次陶逊共带来了万石粮食,这个数目在运粮前来南阳的各地粮商中,已经算是中等偏上的实力了。○.
  陶逊有点意外,嵇氏没有压价,竟然愿意出百二十文的价格来买他的粮食?时间,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陶掌柜,银子你是直接提现银吗?”嵇大少问。
  陶逊疑惑,“不然呢?”
  嵇大少笑着道,“是这样的,我们嵇氏商会在青州不是有分号吗?陶掌柜的完全可以拿着我们嵇氏商号给的凭证,回到青州后,到我们的青州分号提银子。如此来,陶掌柜的回程完全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陶逊瞪大眼,不愧是嵇氏商号,办事就是灵活。
  “当然,如果陶掌柜现在就想要银子也是可以的。”
  陶逊摆摆手,“不,就按你说的来,你们嵇氏出张凭证给我,我回去后再去你们青州分号取银子。”六万两,他还真不怕嵇氏商号不给。
  而且这样子,还省去了他运银子的麻烦。
  如此,双方交割完粮食,陶逊身轻松。
  嵇大少问道,“陶掌柜的要动身回青州了吗?”
  “怎地?”
  “若是无要紧之事,陶掌柜的不妨在南阳多待阵。南阳各地的景致还是不错的。”
  嗯?陶逊看向嵇大少,这是什么意思?
  嵇大少笑而不语。
  陶逊心中动,“好,就听你回,咱多留阵子,好好逛逛整个南阳。”
  他也想看看,南阳这场争端,究竟是哪方获得最后的胜利。
  陶逊卖粮后,浑身轻松,他这状态被青州交好的粮商注意到了,于是纷纷和他套近乎。
  陶逊心中动,然后当起了中间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而且他个人割肉未免太寂寞了,不如劝大家起割了,割了后没烦恼。
  ……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对大部分的外地粮商来说,虽然他们也恨车九明这个罪魁祸首。
  这厮把粮价炒高到两百十文,将他们引了过来后竟然维持不住这个价,狠狠地坑了他们把。
  但是更恨嵇氏,嵇氏直接将粮价腰斩半多卖平价粮的做法,让他们下亏损那么多,太让他们难受了。
  怪罪别人,永远比反省自己容易多了。
  于是,几乎所有的外地粮商,这几天都在骂车九明,更骂嵇无银。
  谢湛直关注着整个局势的发展,自然注意到了外地粮商们的情绪。
  他让人将辽东商会才是做低粮价的幕后主使这消息泄露给这些外地粮商。
  谢湛已经知道,伍仁带队离开辽东郡,前往外地,想在各地开店事。他也没别的意思,就想拦拦辽东郡发展过快的脚步。
  各地粮商:辽东商会是吧?记住你了。
  卖平价粮事,直都是嵇氏商号在明面上主导的,辽东商会隐在其身后。
  现在被挖出来了,还被各地粮商恨上了,伍仁索性不做二不休,直接公开了身份!
  件事有利有弊,总不能坏处他们担了,好处却没捞着吧?各地粮商的恶感他们承受了,南阳老百姓的好感,他们必取。
  嵇氏商号洛阳分号连卖了四天的平价粮,卖出的量非常大。
  排队买粮的老百姓经常能看到这幕,前面装粮食的米仓见底,紧接着就会有嵇氏的人扛着粮食上前进行补充。
  这日,来排队买粮的人和以往样多。
  位姓曾的大娘指使自家老头去排队后,她则招呼同村的小姐妹来到嵇大少边上。
  嵇大少近来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持卖粮现场的秩序,无事发生之时,是挺清闲的。
  来买粮的大娘大婶们尝试过和他搭话,发现他挺平易近人的,后来每回买粮,总不时地和他搭几句话。
  今天不知怎地,话题就扯到粮价上了。
  曾大娘关心地问嵇大少,“你们粮食卖这个价格,能挣钱吗?”
  “这个嘛——”嵇大少在斟酌着怎么说。
  “诶,你不用了,肯定是不挣钱的了。”接下来,曾大娘数着嵇氏不挣钱的原因,“今年的粮食就没便宜过,如果你们卖的是去年的粮食,千里迢迢从外地运来,这成本又要高了。”
  曾大娘的小姐妹也附和,“你们嵇氏商会是在做善事啊。”
  “也不知道你们的平价粮还能卖多久?”老百姓对此似乎都不在乐观。
  曾大娘壮士扼腕地道,“不然你们涨点价吧,涨点我们也是能接受的,好歹有点利润,别亏钱,能撑下去啊。”
  这么好的商贾,好怕它不挣钱倒了。
  嵇大少:……大可不怕如此担心。
  他们之前高抛低吸,四十万石的粮食,以两百三十文斗抛给了豫州粮商商会,又暗中以百六十文左右的价格接了三十多万石回来。最近这四天,抛售的平价粮,数量三十万石。
  结论就是,目前,他们并没有亏钱,甚至还有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