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穿越小说 > 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完结版 > 第287章 征集手艺人

周从光搬进北城四进院,和吕明志成为邻居之后,就像只掉进米缸的老鼠,快乐得就差吱吱叫两声了。
  第天,他试探性地让叶管事给他买了几样材料,其中就有样对锻造工艺要求很高的精铁,他有点担心弄不来。
  叶管事是分配给他的专属管事,和隔壁吕明志的姚管事样,专门负责解决他的切需要。
  天左右,他要的材料就送来了,他还专门拿那几片精铁试了试,那精铁锻造得很不错,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小杨铁匠要是知道他这话,肯定要嘀咕的,他熬了半晚上出手锻造的精铁,当然不错了。
  前段时间,他和他爹给男女打了个叫曲辕犁的玩意,就入了他们的眼,被惦记上了。
  前段时间,官府的人特意来了趟他们家的打铁铺,劝他们来侯城开店。
  小杨铁匠不想去,他们在襄平的铺子开了好多年了,挺好的,没有那个必要挪窝。而且他在襄平自由自在的,谁知道去了侯城,会不会被官府指派堆的活计?
  但他爹老杨铁匠不同意,听完对方开出的条件之后,觉得挺好的,旱涝保收,就拍板北上侯城来了。
  他爹决定刚下,对方立即就掏银子,给了他们定的搬家补偿。
  他们因此,从襄平搬到了侯城。在侯城,他们的打铁铺是以往的三四倍大,除了自己接活以外,官府那边也会安排些活计过来。○.
  他爹让他好好干,他何止好好干,他是连夜干,到了侯城,钱是多挣了,但他也累多了。
  且说周从光这边,在第批材料用完之后。第二次,他要了比第次多两倍的材料。同样是第二天,材料送来了。他看着堆放在空旷的大屋子里的材料,心满意足地投入试验中。
  后面再要材料的时候,他就彻底放开了,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要够数量,再也不抠抠搜搜的了。
  他家夫子说得对,吕家是厚道人,特别是吕二吕颂梨。
  而且这里还有点好的就是,他要的东西如果找不到成品,就会问他能不能自己做,需要什么材料,他们给提供。
  这切,詹夫子和韦文骞都看在眼里,但他们不急,先游览游览侯城及周边的风景名胜再说。
  这日,詹若水和韦文骞带上点粮食去了趟襄平,到了襄平,他们买了些生活用品,去襄平军屯看望个人。
  顾璋原配是归莫连峰管的,莫连峰高升之后,将自己的属下林冲提了上来,接自己原先的位。
  故而,现在顾璋是归林中管。
  对于詹若水及其弟子到来后的请请求,林中没有多为难就准了,他们给的礼他也收了。
  自己的上峰莫连峰是怎么高升的,他林中可是亲眼所见,他别的不会,照着葫芦画瓢还不会吗?反正跟着学就对了,对这些流放到军屯的人,别去作贱,也别过于苛刻。不然,指不定自己无意中就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人家复起之后,他们就完了。
  于是,詹若水和韦文骞顺利地见到了顾璋。
  顾璋见到詹若水很高兴,“你怎么到辽东郡来了?”
  詹夫子矜持地道,“小弟子家人盛情相邀,我却不过,加上好久没见小弟子了,就来了。”
  韦文骞在旁偷笑,夫子明明是对人吕师弟二姐所说的承包来回程仪的承诺心动了。
  顾璋随意地问道,“你的小弟子还是盛裴光吗?他也在辽东郡?”
  詹若水摇头,“盛裴光不是最小的弟子了,现在最小的弟子是吕明志。是我后来收的,他现在和家人都在侯城。”
  吕?家人,侯城,这几个词起出现,顾璋不由得顿,“你这个小弟子莫非是新任郡守吕大人之子?”
  “是啊。”
  顾璋心情激动,没想到啊没想到,兜兜转转竟然都是认识的人。
  他当下说道,“詹师弟,你离开辽东郡之前再来看我次。”
  “好的。”
  詹若水师徒没有待多久,说完话,把带来的东西给了顾璋之后,就离开襄平军屯了。
  见过故人,詹若水的心情有些低落,他这位师兄也是命途多舛,不知道何时方能出来,这切怪只怪他之前研究的那东西太危险了。
  师徒俩刚从外城回来,被眼尖的江舟看到,他此时正在茶铺,连忙喊住两人,将他们请进来喝茶。正好他们也觉得口渴,就顺势坐下歇脚喝茶,也不着急回去宅子里。
  “辽东商会张榜啦!”
  随着道吆喝声响起,人群便朝着辽东商会的总部涌去。
  辽东商会的总部其实就设在郡守府不远处,离目前詹若水师徒歇脚喝茶的茶铺也不远。
  不识字的老百姓连忙问榜下长得脸聪明相的年轻小哥,“这位小哥,红榜上写了什么啊?”
  年轻小哥就是辽东商会安排给老百姓们解说的人,他当下清了清嗓子就说道,“红榜上写了两个招聘,第个是征集民间手艺人,经验证,技术过硬的,经聘用,可享受每年十两到三百两银子不等的薪资,此外,每月还另发米面粮食三十斤,油糖若干。”
  闻言,不少老百姓惊呼,“这是真的吗?”上面的待遇太好了。
  “什么叫民间手艺人?”
  “民间手艺人就是有门精湛手艺的老百姓,比如陶匠、铁匠、织工、木匠、瓦匠等等。”解释的人见还有人不明白,就干脆解释得明白些,“比如会种地的老农,或者特别擅长伺候某种农作物也行。”
  “又比如特别会做衣服,做出来的衣服针脚细密,些巧思用到衣服上,常常会让人眼睛亮。”
  他这么解释,听到的人都懂了。
  有人就问了,“我爷就很会伺弄菽,经他手种出来的菽,亩地,在收获的时候,比别人都要多收两三斗。这样行不行?”
  “应该可以的,让他来试试呗,报个名。反正报名不需要钱,通不过也没惩罚。”
  “擅长做房子行不行?”
  “可以。”
  “这样都行吗?擅长编织可以吗?”
  “擅长养鱼行不行?”
  “可以报名啊,都来试试。”
  江舟低喃,“千金买马骨。”
  吕颂梨直相信,高手在民间,民间并不缺乏有智慧的人。她此举是想将这些经验智慧收集起来,进行总结,来年可以用于种植养殖业里,给他们增收增产。
  “乡亲们,还有第二个招聘。第二个招聘是征集大量力工小工的,咱们侯城要新建郡守府了。大小力工的工钱是每日十二文钱,包三餐,管馆。年纪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之间。”
  老百姓闻言,当下就议论开了。
  “真的会给工钱吗?”
  工钱不多,每日十二文,去码头扛大包天能挣二十文。但辽东商会承诺包三餐啊,还管饱。这点就很吸引人了。
  他们都是吃两顿的,中午顿,只有城里人,或者富户才能日三顿。
  “力工在哪里报名?我要报名!”
  “我回去叫我儿子!”
  “我让我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