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心:“成,辛苦你了。”
这会医院里的那两个女护士才知道许诗霜以前是牙医的事情。
震惊之余,难以置信。她才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如此天才?!
但事实摆在这里……听说许诗霜之前写的牙科报道还上过报纸,获得过省城领导青睐。
那个叫何爱霞的胖护士差点把肠子悔青了。
她本人就有牙病问题。这种部队医疗不给报销,她之前上大医院咨询过,要做牙科手术费用不菲。
早知道许诗霜还会这个,她说什么也要跟对方打好关系。
男护士也感叹道:“看不出来许同志平时低调谦虚好学,原来卧虎藏龙,有这般厉害的本事。”
许诗霜曾是牙医这个消息传出去,也让一些环泗岛上的军属起了心思。
有的是为了孩子,有的是为了自己。一时间往许诗霜这儿送东西的人络绎不绝。
对这些东西,许诗霜统一不收。
只道:“为大家看病是应该的,是我的职责。”
有个不知是哪位军官母亲的大娘还弄了一只老母鸡来给她,想请她给帮忙看牙。
原来这个大娘自己两边都掉了大牙,现在吃饭都困难。
“您把鸡拿回去自己吃吧。”许诗霜赶紧拒绝。
大娘一番推辞非要送给她。许诗霜只好说可以给她做免费检查,鸡就不用了。
许诗霜给她简单检查过后,便问道:“大娘,您今年多少岁了?”
大娘:“五十六岁了。”
这个年纪已经不方便做植牙,许诗霜建议道:“您可以去做一副假牙,平时吃饭戴着。”
“假牙?”大娘一脸茫然,“这个要上哪儿做啊?您会做吗?要多少钱?”
许诗霜一愣,这才想起这个年代估计还没有生产老年人假牙呢。
只是她也不方便做。
大娘最后一脸失望地离开了。
因为牙这个问题,她至今吃不了大块的肉,只能吃流食。
经过这事儿,许诗霜算是明白了在这个年代看牙,弄牙普及的难。
想要把21世纪的牙科技术带到这边,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与此同时,许诗霜之前投稿的那几篇牙科文章,正式进入到了诸家报社的视野。
如她所料,像《人民日报》、《省城日报》这几家主流报纸都把她的投稿毙了。
主要是涉及的医学知识太有深度,属于学术论文性质,这些常年从事文学的编辑也看不懂。
“许诗霜同志……”省城日报的编辑看到投稿作者名字还觉得有些眼熟,旋即一拍脑袋:“害,我想起来了!她之前也写过一篇在咱们报纸投中了,不过她那篇涉及儿童牙科普及的文章比较通俗易懂,可惜了。”
他摇摇头,把她这几篇相对晦涩的投稿压在了箱底。
但在军队内发行的军工日报,却看中了她的文章。
因为这名名叫许诗霜的投稿作者是前线部队的军医,编辑出于对内部人的照顾,当即就录用了她的稿子。
正好最近军工日报缺稿,弄点医学学术的版面,也能增长军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
-
许诗霜这会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又被录用了。
蝴蝶扇动翅膀,她所带来的牙科知识,在这个年代不断地引发飓风效应。
彼时,一名来自香江回内地考察工厂的投资富商在望城突然牙疼,听当地人的介绍,就来到了周记牙科诊所就诊。
因他只是普通的龋齿,周宜民给他用了新材料补牙完毕,花费五元钱。
之后这名富商结束在内地的考察,又回到香江。
这时香江与国外打通,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发达。
刘姓富商怕内地牙医不靠谱,前往以前常去的一家位于铜锣湾的牙科诊所进行复诊。
这家医院的王德明医生留学德国回来,技术靠谱,在香江享有盛誉。
没想到检查过后,王德明面色剧变。
刘姓富商心下忐忑,忙问道:“王医生,是我的牙齿出了什么状况吗?”
“没有问题。”王德明顿了顿,“你刚才说,你这颗牙齿是在哪里补的?”
刘姓富商忐忑道:“内地的一家小诊所。”
王德明心下恍惚,一脸不可思议。
他敢笃定就是此时牙医技术前沿的德国,都还没用到这么先进的补牙材料!
内地什么时候有了如此厉害的牙科技术??
要不是现在两地交流困难,王德明真的很想亲自前往内地,去见一见这名给刘姓富商补牙的医生,到底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