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来了兴趣,便问:“这耗油多少钱?”
大叔道:“那一个玻璃瓶装,两毛一瓶。要是把瓶子还回来可以还五分钱。”
刨开玻璃瓶的成本,其实是一毛五一瓶。
小刘在心里算了一下,时今酱油一斤也就一毛五,这个耗油还蛮划算的。
“那给我来一瓶尝尝。”
“好嘞!”
她正要掏钱,犹豫了一下问:“这个耗油要票吗?”
“不用。”大叔摆摆手笑道,“这是咱们海边自家产的,又不是外面工厂卖的送过来,不用票。”
小刘松了口气,想想也是。她听说过盐票、醋票、酱油票,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耗油票。
大叔在玻璃瓶上麻溜套了个麻绳打结,刚好可以用手提着,不会掉。
小刘接过掂量了一下,这瓶子明显没有一斤重,不过想想这是新鲜生蚝制作的,也就没有计较。
接二连三的场景一再发生。
大家可能是图个新鲜。两天不到,调料味柜台的耗油便销售一空。
贝曼英站在后边海鲜区偷看,甚是欣慰。
一瓶耗油她大概能赚一毛左右的利润,二十瓶卖出去就是两块钱!
要接下来还是这个销量,她一个月就能赚三十块钱外块,跟工资差不多了。
贝曼英回到家越想越兴奋。这两天的销售,证明了耗油这个东西确实是有需求的。
不过制作耗油的方法最初是小姑子想出来的,她不好意思独占,一咬牙,当晚从工资里掏了二十块给许诗霜送过去。
许诗霜见她送钱过来挺惊讶的,但也收下了,顺便提点她一句:“你可以在耗油里加点糖,味道会更好。”
贝曼英一拍脑门,“我咋没想到。”
当然贝曼英也没忘本,她说这二十块只是分成,以后耗油卖出去继续赚钱了,她会把固定百分之十的利润交给许诗霜。
要知道这百分之十可不少。贝曼英能做出这个承诺,可以说是下血本了。
对此,最高兴的莫过于许晨了。
他当天就夸媳妇“懂事”了,知道扶持家里妹子。
之后她回去又做了二十瓶放到副食品厂卖,结果这次生意可火了,半天之内就销售一空。
原来是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整个环泗岛上的军嫂们都知道这个耗油汁可美味。
放在菜里炒着吃,家里那口子能把盘底汁都舔得干干净净。
她们买完了显然还会持续进行回购。贝曼英的这个耗油汁算是彻底打出了名声。
不过她没让大家知道这个是她做的。
在军嫂这个群体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时候,嫉妒心会毁掉一桩生意。
可能是军嫂们回去吹枕边风的缘故,没过多久,负责炊事班采买的成军官班长就注意到了这种名为耗油的调味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他们后勤部炊事班在前线最大的作用就是烹饪出美食给士兵们吃,解决军人伙食的后顾之忧。
既然这个耗油做饭好吃,成班长便想着也采购一批用在厨房里。
战士们吃饱吃好,才能更好地投入训练。
因为是批量购买,成班长想找到这个耗油的供应商协商一下优惠价格。
只是这样子,贝曼英的身份就瞒不住了。
她回来听许晨说起这个事,没有喜只有惊,在屋子里急得团团转,就赶紧地起身换鞋去找许诗霜。
她相信以这个小姑子的聪明,肯定能想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