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玄幻小说 > 帮助崇祯力挽狂澜的穿越小说 > 第151章 大厦奠基人

[]/!
“大明的监督体系,太多、太乱,反倒失去了作用。”
云逍摇头一笑,放下筷子,徐徐道来。
对于明末的腐败,他以前也曾经在网上,跟键盘侠辩论过多次。
因此对其根源、弊端,了解的十分透彻。
根子还是出在朱元璋。
古往今来,对待贪官最狠的皇帝,莫过于这位洪武爷。
对于贪官,心狠手辣,从不留情。
可讽刺的是,大明如今贪腐成风,却是拜他所赐。
根源就在他当初制定的监察体系。
大明的监察体系,可谓是最为严密的。
明面上,有都察院御史,和设立在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这就构成了各有分工、互相制衡、纵横交错的权力监督网。
暗里,还有锦衣卫。
阴阳、明暗两套监督网络。
这应该是密不透风了吧?
就这,朱元璋还不放心。
万一自己的后代中,出了不肖子孙。
冒出一些滥用皇权、为祸社稷的皇帝怎么办?
皇权也得有限制。
于是乎,又改良了言官制度。
赋予言官风闻奏事之权。
并专门立下祖制,皇帝不得杀言官。
再到后来,成祖朱棣又设立了东厂。
成化年间又设立了西厂。
监察机构越来越多,反倒越来越臃肿,矛盾交错纵横。
最终完全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胎。
监察的越多,反倒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以至于到最后,各项法令,全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特别是言官制度。
风闻奏事,使监察机构,沦为了党争和营私的工具。
皇帝和大臣被束缚了手脚且不说。
皇帝跟大臣斗,党派之间也在激烈的争斗。
整个朝堂,成了各个势力的角斗场。
长此以往,大明哪有不亡国的道理?
“叔父之言,令侄儿如同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在书中是万万学不到的!”
崇祯豁然开朗。
吏治腐败,是任何朝代都十分头痛的问题。
崇祯一朝尤其严重。
可崇祯却始终找不到根源所在。
云逍的一番话。
让他如同浆糊一般的脑子,陡然变得清晰了许多。
“要想吏治清明,必须对整个监督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
“该如何革新?请叔父教我!”
崇祯移身到云逍身侧,满脸热切。
“你该不会是想去蹚这个浑水吧?”
云逍警惕地看着云逍。
历朝历代的改革派,比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这些大牛。
最终有几个有好果子?
何况是牵扯到吏治。
就凭侄儿这块料子也能行?
一旦卷进去,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一点。
“侄儿只是向叔父请教,增长一下见识。”
“叔父不是打算,让侄儿当内阁首辅吗?”
崇祯面不改色,神情自若。
王承恩在暗中赞了一声。
陛下这演技,越来越精湛了。
云逍点点头,“那就跟你说道说道。”
“叔父请讲!”
崇祯打起十二分精神。
“督察院、锦衣卫、东厂,这三大机构的职责,要重新厘清。”
云逍竖起三根手指,一一道来。
“锦衣卫的职责,重点要放在监察军队,以及对外刺探军情。”
“充实东厂实力,对内廷的太监加以严格培训,用于监察百官,进行反腐肃贪。”
“至于督察院,主要职能是监察六部,以及地方官吏执政的情况。”
“言官还要保留,不过绝不能,再搞风闻奏事这一套!”
云逍的设想并不复杂。
把锦衣卫建成军情局、国安局。
而把东厂,建成于廉政公署。
至于都察院,则是监督政务、法令的落实。
然后再逐步完善立法、司法、检察体系,一直延伸到地方。
当然了。
这只是云逍理想化的想法。
并且还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
如何杜绝监察机构自身的腐败。
这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来监督和制约。
崇祯一边听着,一边思索。
越想越是觉得,叔父的提议高明之极。
三大监察机构各司其职。
各有自己的重点监察对象,又相互弥补。
再加上对刑部、大理寺职权进一步细化完善。
大明的司法、监督的整体框架也就出来了。
有了大框架,构建起一座全新的大厦,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叔父’,就是这座大厦的奠基人。
回去就让内阁商议,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崇祯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时心中激动不已。
这可是从古至今,都不曾有过的革新啊!
王承恩也鸡冻了。
要是按照云真人说的来。
以后东厂的权力,可就大到没边了啊!
“皇帝准备怎么处置骆养性?”
云逍忽然想到,骆养性在今天的朝会上,在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崇祯道出了真实的想法:“骆养性罪不至死,陛下的意思,应该只是罢了他锦衣卫指挥使。”
“他这次倒是罪不至死,将来嘛……”
云逍‘呵呵’一笑,脸上尽是嘲讽之色。
历史上,崇祯为了筹措军饷,放下皇帝尊严,让勋贵、大臣们捐银子。
朝堂的文武贵戚们,开始花式哭穷。
骆养性十分积极地第一个捐银。
一共捐了六十八两。
后来李自成攻破京城。
骆养性缴纳三万两银子,保住了一条命。
建奴入主京城之后。
骆养性摇身一变,成了螨清的第一任总督。
云逍的神色,被崇祯看在眼里,顿时心中雪亮。
‘叔父’能推演天机,知晓未来。
骆养性在将来,肯定是干出了什么令人不齿的勾当。
此人,不能留了。
王承恩低着头,心中一声叹息。
骆养性这次完了!
崇祯又问道:“锦衣卫指挥使一职空缺,叔父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我一时间哪里想得到?”
云逍摇头一笑。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
能够担任指挥使的,不仅要深得皇帝信任。
忠诚、资历、能力等方面,缺一不可。
一时间上哪儿找这么合适的人选?
李若链的忠诚是经过历史考验的,自然是没问题。
可惜能力、资历欠缺,不足以统领锦衣卫。
“锦衣卫将来,要刺探军情,尤其是建奴方面的军情。”
“因此这个人,不仅要有能力、资历,还需要对建奴了如指掌……”
说到这里,云逍的眼睛忽然一亮。
崇祯问道:“叔父莫非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云逍却是摇了摇头。
“锦衣卫的职能朝军情机构转变,指挥使必须有相关的能力。”
“恰好想到了一个人,符合这一条件。”
“只可惜,此人不是什么勋亲贵戚,皇帝不太可能会信任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