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玄幻小说 > 古代第一软饭王 > 第五十二章 论诗
    书院第二日。

    沈羽黑着眼圈来到临风书院,见诸位同学早已经到来苦读,自己也坐在门外,耐着性子看看书。这大宁之书,与自己所学汉家典籍全部不同,即便文理相同,但其字表达则是不同,比如汉家文化中说‘仁者无敌’,大宁则言‘仁制万物’。总之,就像同一种酒,用两种瓶子罢了。

    孔老夫子走过沈羽身旁,见他也在仔细翻看着书籍,笑笑,轻轻走到了学堂内,所有人立刻起立恭敬行礼,沈羽也意识到,连忙站起来行礼。

    “都坐吧!”

    沈羽看着所有的学生,尤其是董白坐下来,自己也跟着坐下。

    孔老夫子看着下面的学生,一会儿,才慢慢说道:“各位学子,今天,为师要来讲讲‘诗’,身为读书人,我相信你们各个都能吟诗作赋,但是,要写出传颂千年的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董白啊!你先为沈羽解释下何为诗?他才来两天,我看他似乎不大懂。”

    董白站起来,转身面向沈羽,行文人礼,然后道:“诗,是一种文体。大宁的诗多以四句为主,可长可短,可工整,可无序,但讲究平仄押韵,每句字数以三、四、五、七为最普遍……”

    沈羽听着董白像念经一般啰啰嗦嗦,其实前几句他已经听明白了。这大宁的诗其实就是汉家的三字令、四、五、七言诗,还有宋词的集合体,长的诗,恐怕应该是楚辞。

    董白说完,沈羽已经晕晕然。

    董白转身对孔老夫子行礼道:“老师,我已经向沈兄解释完毕。”

    孔老夫子点头示意道:“坐下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诗,讲讲它为什么会产生?讲讲它到底在表达什么?最后探讨下它的以后!”

    沈羽在门外听着董白的解释已经昏昏沉沉,如今孔老夫子又要讲如此沉闷的话题,沈羽不由地黑眼圈更深了起来。

    孔老夫子慢慢道:“战国之前,祭祀时用的甲骨文上刻有文字,当时不过几个字,意思简单,后来,慢慢演变成成熟的诗体。诗的本质是把人内心美好情感表达出的语言……”

    沈羽昏昏欲睡,强支撑,根本听不进去,心想:我生活的时代也就只能看看《诗词大会》,早已经没有了诗词,听这些东西,要是在现代都市,那便是附庸风雅,而那些搞不清意思又无病呻吟的现代诗,反而比诗词更惹人关注。美感,现代的美感就是肉欲,能让我下体反应,那便是美。能让我比别人看起来独特,那便是美。你这老夫子,讲的这么一大堆我体会不到。不过,古人为何能创造那么多美而动人的诗词呢?

    孔老夫子扫视一周,看到了沈羽低头欲睡的模样,脸上不由得有些生气,敲敲桌子道:“沈羽,你起来,解释下诗在表达什么?”

    沈羽被孔老夫子这一惊,立刻站了起来,醒醒嘴,逼着自己振奋一下。看着老夫子一脸生气,看看同学们都在看自己,想了会儿,只能用当时上语文课的记忆,回答:“老师,诗是用来言志和传情的。一开始,由一些劳动人民在干活时唱出,贵族们举行祭祀活动时巫师们唱出。这时,表达的不过是最淳朴的感情,后来,文人们将自己的志向赋予其内,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诗。”

    孔老夫子一脸诧异,心想:沈羽明明听讲不认真,但似乎对诗和儒家了如指掌,莫非,他真是天才,才气高而不显山露水。若这般,我得试一下他。

    “沈羽,既然你如此懂诗,不如你就起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按照七言,五言,四言,三言当场写四首诗,如何?”

    沈羽一听,心想:春,背过,夏,也知道,秋,有有,关于冬,三字?汉家文人有写关于冬的三字令嘛!不知道啊!

    沈羽在那想关于冬的三字令的时候,孔老夫子摸着胡子笑道:“董白,你就当场作诗四首,给沈羽看看,他可能一时不熟悉,脑袋转不过来。”

    董白起身,对着孔老夫子行礼道:“是!老师!”

    董白转身对着沈羽行了个文人礼,道:“沈兄,我先来了。”

    沈羽连忙回礼道:“董兄,请!”

    董白想了一会儿,道:“春。百花开后百花天,肯爱春风度芳年。何似美人不解意,若无轻笑若无欢。”

    沈羽一听,看着董白,见其容貌清秀瘦弱,心想:人家才是真正的书生啊!不过,这小子也是闷骚,是不是有了意中人?

    董白继续道:“夏。鸟睡风林醉,花开悦露莹。孰能书一曲,夏日得秋声。”

    沈羽不由地佩服起董白,心想:看他穿着朴素,但是干净整洁,果然读书人都文雅啊。

    董白继续道:“秋。时予人兮,悲凉之初。雨雪纷兮,秋色尽无。凄凄荒草,俱风浮沉。沧浪清兮,秋波濯心。”

    沈羽觉得董白脸色有些悲伤,但仍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心想:他的家境应该不好吧!想通过科考获得人生的改变,不过,自己不也是走过高考嘛!

    董白继续道:“冬。皑皑雪,冬梅清。若似君,傲骨成。”

    董白四首诗作完,行文人礼,然后向孔老夫子道:“老师,学生作完。”

    孔老夫子摸着胡子笑笑,道:“很好,坐下吧!沈羽,你就像董白一样,作诗四首。”

    沈羽连忙行礼,然后慢慢道:“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孔老夫子听后不由抬头看起沈羽,董白听后,有些自愧不如地低低头。所有同学不约而同看着沈羽,等着他作其他的诗。

    沈羽想想笑道:“夏。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沈羽看看所有同学睁大了眼睛,继续想关于秋的诗,不过四言诗,就在语文上学过一首,便慢慢道:“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沈羽又看看孔老夫子,见孔老夫子摸着胡子,脸上出现了怀疑之情。沈羽也不由心想:能不怀疑吗?三首诗风格不同,三个人写的。算了,第四首,我自己来吧!因为,我实在不记得有学过三个字的关于冬的诗。

    沈羽想了一会儿,支支吾吾道:“冬……冬……冬来了,一切好。雪水化,土地饱。”

    说完,沈羽看着同学们,见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下巴快掉了下来,眼珠子瞪大,一脸吃惊。

    孔老夫子听后,叹口气道:“看来沈羽擅长七言,五言,四言诗,三言,不大会啊!你坐下吧!”

    孔老夫子看看董白,见董白低着头,脸上有些失落,笑道:“董白,你不必放在心上,沈羽不过胡乱蒙的,你俩各有千秋。”

    董白抬头,谦虚道:“老师,学生佩服沈羽之才,觉自己不如。学生定当努力勤学,希望他朝能与其旗鼓相当。”

    孔老夫子笑着点点头,然后看着同学们,准备继续谈关于“诗”的表达技巧。

    忽然,临风书院的大门被打开。李依儿一身黑衣,后面跟着两个捕快走了进来。

    沈羽回头看看李依儿,想起昨日与其桥头对视,不由地深情看着她走来,李依儿边走边看沈羽,到了学堂,扭头进去,喊道:“老师,打扰了,我来找董白,谁是?”

    董白慢慢站了起来,看着李依儿,有些疑惑道:“李捕快,找小生所为何事?”

    李依儿冷冷道:“给我带走!刘侍郎家大小姐和二小姐告你偷了她们的肚兜,并企图猥亵她们。”

    董白脸色一变,连忙摆手道:“没有啊!我与刘侍郎家两位小姐又不熟悉,只见过刘家三小姐刘云一面。”

    李依儿不愿听董白解释,立刻吼道:“快给我抓走!这是刘知县的命令。”

    两个捕快立刻上前将董白押起来,往外拖。董白一脸恐慌,喊道:“我没有,我没有啊!”

    孔老夫子起身走到李依儿面前,询问道:“李小姐,董白为人正直,不可能……”

    李依儿对孔老夫子行礼道:“老师,请不要为他求情。若他没做,我们不会冤枉好人。”

    说着,李依儿就要离开。

    眼看着两个捕快要把董白拖走,沈羽也不顾对李依儿内心的微妙感情,走上前道:“呦!几天不见,李捕快又能耐了!又开始胡乱冤枉人了。”

    李依儿看着沈羽,眼睛凝视着他。

    “我没空听你废话!我要带犯人回去!”

    沈羽看李依儿冷冷的,一副不愿搭理自己,让自己闪开的模样,心里莫名感到失落。李依儿内心很是纠结,心想:他到底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的夫君,是的话,我要怎么对他呢?

    沈羽和李依儿两个人互相盯着对方,一会儿,前方两捕快押着董白喊道:“李捕快,咱们该走啦!”

    李依儿一把推开沈羽,冷冷地走上前,道:“走吧!”

    沈羽看着李依儿和两个捕快带着董白离开,身后的学堂纷纷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