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逆TXT > 都市小说 > 糙汉老公的娇娇媳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摆龙门阵
    “妞妞真懂事。”

    于若曦欢喜地一把抱过妞妞,将她搂在怀中,在妞妞额头印上奖励性一吻。

    “啵!”

    响亮的亲吻声让妞妞乐得“咯咯”地笑,“麻麻,麻麻我也要……”反身搂着于若曦的脖颈,也吻了下于若曦的腮帮子。

    于若曦顺手一摸,好家伙,涂了她一脸的红糖糍粑屑。

    “这孩子,再淘,再淘打你小屁屁。”

    于若曦作势要打,可越是这样妞妞越是往她怀里钻,将脸上手上的污渍都涂到了她的衣服上。

    “臭妞妞!看你打死你……”

    于若曦对准妞妞的咯吱窝下手。

    惹得妞妞一阵鬼哭狼嚎:“麻麻,麻麻别……妞妞再也不敢了!再不敢了,妈妈不要了……”

    可说话间,又学着麻麻朝麻麻的咯吱窝进攻。

    母女俩你来我往,闹了好一会儿。

    动静也引来不少人窥视。

    之前没少耳目渲染,听说了叶家老三的媳妇没少在家虐待孩子,常常打得孩子哭爹喊娘。

    可如果都是这种“打”,那恐怕是每个孩子的殷切希望。

    所谓“人云亦云”,不过如此。

    可惜,于若曦听不到大家的内心。否则,她一定会跳出来反驳。

    毕竟过去,“她”确实对两个孩子不好,没少打两个孩子。

    小石头默默看着眼前两个人的表现,眼底倒映着祈盼、热切,和憧憬。

    小小的他偷偷握紧了小拳头,把脸埋进了大碗里。

    他也好想好想麻麻抱抱他,亲亲他。

    摸摸他的小脑袋。

    可是,他是男孩子,他要疼妹妹,妹妹更喜欢被麻麻抱抱、亲亲……

    “乖了,别玩闹太久,仔细小肚肚胀气。”

    于若曦见好就收,拍拍兴奋得停不下来的妞妞,回头把月饼收起来。

    看了眼另一边的小石头,又对这个别扭孩子有些心疼。

    “小石头,吃饭别老是低着头,小心以后脖子疼。”

    得了句关心问候,小石头立马将小脑袋仰得高高地,嘴里不依不饶的犟嘴:“谁要你管,我就喜欢这么吃。哼!”

    话虽如此,那原本下压的嘴角却无意识地上扬。

    四岁的熊孩子嘛,正处于叛逆期,天生就是属黄,瓜的,欠拍!后天属核桃的,欠捶。

    十足十的杠精。

    “喜欢吃也不行。月饼拿来我帮你保管。”

    别肥了嘴坏了肚子。

    “我不,我就不就不!我才不要你帮我保管呢!”

    小石头倔强的说完,拿起月饼迅速溜下了桌,一溜烟跑得没了影儿。

    注意着这边动静的人都乐得大笑:“你家小石头皮实,我看他晚上吃得虽然多些,倒底还是有自制力。不像我家那臭小子,见到桌子上的吃食就好像见到血肉的恶狼,护食得紧不说,不吃干净了不撒手。”

    “嘿,别说你家的,我家那兔崽子还不是这样。他啊,去年过年那时,我端了一碗汤圆祭祖宗,他倒好,在后面把一碗猪头肉都吃光了。气得我啊操起棍子就追出去,大过年的请他吃了顿竹笋炒肉丝。”

    “可不是嘛,这群臭小子就是不打不成器……”

    话匣子打开了,众人都诉说着自家的顽皮孩子。

    于若曦默默听着,将属于叶建斌的那份月饼也收了起来。

    别看熊孩子现在嘴巴硬的很,等明儿看见妞妞有月饼吃自己没有,一准得偷偷地抹眼泪。

    众人说说笑笑,都快散席了,人反而多了起来。

    是山脚下的人们吃过团圆饭后,自动自发往山腰上过来了。

    这年头实在没啥零嘴可以让大家消磨时间,不过,叶家湾众人收获的葵花籽倒是派上了用场。

    当地人种植玉米的时候,就习惯性在向阳坡的边缘位置,加入一两粒葵花籽。

    花开后,脸盆大小的向日葵齐齐朝着太阳的方向绽开笑脸,那美景着实令人沉迷。

    虽然向日葵是和玉米一起种植,可收获的时间却比玉米晚许多。一直到最近,开花早的向日葵终于颗粒饱满,可以采收了。

    能不能采收,其实就是等向日葵的梗茎变老变黄,靠顶的叶片变淡黄,花盘背面呈黄褐色、花瓣干枯脱落,籽粒饱满坚硬并出现葵瓜子特有的色泽时,就可以收获。

    采收也很简单,砍掉花盘,抱回家后晾晒几天,便到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吃吃玩乐时间。

    正规脱籽机器什么的,大家自然没有。

    一般都是大人孩子趁着闲暇时间,一边脱籽。

    生瓜子,熟瓜子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尤其是这年头缺少零食又忍饥挨饿的年代,就更是难得的美味。

    眼下叶敬元拿出来的,就是分得的向日葵,瓜子还在花盘上的葵花籽。

    众人嘻嘻哈哈围拢上来,一边从花盘上抠瓜子吃,一边吹牛打诨。

    说着,说着,就摆起龙门阵。

    什么“杨家将”、“呼家将”、“海龙王选女婿”、“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众人分成几拨人围坐一团,听起了现场说书。

    乡下农村也没有电视,说书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日常聚会——仅次于放映的露天电影。

    可惜,露天电影对于这种老山深处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年到头也不一定能盼到一次的热闹。相比而言,说书就成了大家最喜欢的娱乐。

    说书的人,一般都是由村子里有文化的老人担任。

    随着说书的声音抑扬顿挫响起,于若曦不由也沉入了故事里。

    “……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听徐福说东海蓬莱仙岛有长生不老药,就派三千童男童女去取药。

    这三千童男童女,都是从农家挨家挨户选拔……

    哪曾想,这三千童男童女坐船,经历千辛万险终于来到东海,却没能取到长生不老药。

    为什么没取到呢?

    那是因为……

    没取到药,自然不敢回去见秦始皇。不敢回去怎么办呢?

    徐福没办法,只能在岛上住下,那海岛就是现在的……

    而他带来的童男童女们,则相互通婚。

    不知繁育了多少年,这些童男童女们的后人十分想念自己的祖宗,派了使臣来进贡。

    皇帝很高兴,想回赠一件贵重的礼物,出榜天下征献宝物。

    鲁班爷听说此事,得知这些人生活简单,整天盘坐在地上,睡在地上,晚上做活儿又没有灯。

    他就照着家里的旧灯台,做了一只新的。

    一新一旧,一模一样,成了一对。

    鲁班就把灯台献给对方,喊赵巧亲自送去。

    临走时,对他说:“你是个聪明人,我给你两只灯台。你走到海边不用坐船,只需举灯台就可过海。向海龙王献上新灯台后,举起旧灯台就可以回国。”

    赵巧听得连连点头,举起灯台一步一步试探着往海水里走。

    别说,随着他手中灯台亮起,那汹涌澎湃的海水就自动往两边分开,分出一条笔直的大道。

    他沿着大道一直一直往前走。

    耳边是海浪呼啸,脚下的干涸的土地。他不死心伸手摸了摸,居然能摸到分开的海水。

    他惊奇不已,还是按照师傅的交待,老老实实地走到了海底。

    ……

    注:赵巧送灯台是儿时听了无数次的民间故事,后文摘抄于作者的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