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得了便宜的是她,也不能讲究太多了。
看了眼天色,姜灵穿上厚棉袄厚棉裤出门了。
这时候村里可没有电灯,晚上如果干点别的就得点油灯,可买煤油也要花钱,蜡烛更贵。所以大部分人家天黑之前吃饭,吃完饭就休息睡觉了。
早睡早起,偶尔的夜生活也不属于小孩,需要有夜生活的两口子也得摸黑。
所以整个村子真的很安静,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别说狗叫,人都吃不饱饭,谁会养狗啊。
姜灵视力不错,手里拎了一个手电筒,从村西慢悠悠的往村东头溜达过去了。
谢家在村子最东边,东边靠着一条小路,在小路上往院子里看,就能看见一棵梨树,不过因为冬天的关系,梨树上光秃秃的。
姜灵将已经死透了的野鸡和兔子拿着,直接挂在谢家的门上,然后转身走了。
回去的时候姜灵还特意转到苏家所在的位置,苏家还挺热闹的,似乎是吵起来了。
几个大娘抄着袖子站在门口看热闹。
姜灵拎着手电筒凑过去,“张大娘,这是咋了?”
张大娘回头一看是姜灵,笑了,“哟,你这大冷天的怎么也来凑热闹了?”
姜灵笑,“这不是担心我们知青点的知青吗,大家都是一起下乡的,怎么着不得关心两句。”
不用问也知道,苏家肯定是因为李月红才吵起来的。
发生这种事儿,大家会嘲讽女同志,男方家里肯定也得不到好名声,少不得被人说欺负人知青孤单在乡下,就想占人便宜。
苏家除了苏令仪大爷爷两口子,还有两个堂叔一个堂伯,每家又各生了好几个儿子。
偏偏又没有分家,这么多口人住在一起不闹矛盾才怪。
姜灵站在那儿听着,也听出来了。
打架的是苏二婶和她的妯娌苏大伯的老婆,似乎李月红拎着行李直接入住苏家了,苏二婶觉得能省钱,也没撵人。然后苏大伯娘就觉得丢脸,让苏二婶把人撵出去。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吵起来了。
两个女人在院子里从吵架又到打架,自始至终,其他人都没人出来。
甭管是苏令仪的大爷爷,还是她那些堂叔堂婶堂哥堂姐堂妹,甚至当事人李月红和苏强,没一个出来的。
看了会儿热闹,都只是这俩在打架,邻居不走心的劝两句,完全没发展到更大规模的样子,姜灵就知道今晚上也就这样了,很没劲。
她转身打算回去,张大娘笑问她,“不看热闹了”
姜灵摇头,“不看了,没劲,没的打了。”
旁边一个老太太揶揄道,“你不是来关心你们一起下乡的知青的吗,着啥急啊。”
姜灵无奈叹气,“我倒是想关心她,可人家都不出来,我能说啥呀。”
挥挥手道,“走了走了,咱们也只能私下里祝福她婚姻幸福了。”
“我跟你一起走,蹭个手电筒。”张大娘过来挽着姜灵往回走,小声道,“这家的事儿你可别掺和,她家可还有好几个没结婚的大小伙子呢。”
这是说的苏家了,三家九个大小伙子,没结婚的好几个呢,要不然也不能为了苏令仪那点东西打破头。
姜灵笑,“大娘,您觉得她们敢招惹我吗?”
之前苏家的那个苏青山还被苏二婶教着去找她呢。
后来怎么样?
据说那次送饺子之后手指头冻碗上了,最后不知道怎么撕下一块皮来。后来李月红还来苏家献温暖了,但那之后苏青山见了她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