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兰没好气道,“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姜灵:“我该知道?”
正在忙活的苗秀兰好脾气的解释,“正月十五得给家里和祖宗点灯啊。也可以用面做,但是粮食多贵啊,还不如用萝卜。”
姜灵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讲究。
她指着那元宝形状的,“这是在哪儿点的?”
曹桂兰指指她的屋子,姜灵不懂,曹桂兰小声道,“仙人。”
姜灵:“……”
好吧,好神奇。
萝卜灯雕刻的挺多的,谢景和去扫完雪也过来帮忙了。
谢景和原本就会手工活,干点这个更不在话下。
正忙活着,就见一早不见人的谢景梨跑进来了。
“姜灵姐姐,有、有热闹看……”
姜灵精神一震,“什么热闹?”
从外头跑进来的谢景梨气都没喘匀,兴奋道,“那个于家,于家在分家了。”
一听于家的事儿别说姜灵了,就是曹桂兰都没兴致了,还教训谢景梨,“以后他们家的热闹你少去凑,离的远点儿。”
谢景梨点头,“我知道了,我也没凑近,就离着远远的听了一耳朵。”
姜灵:“为什么打架,抢东西?”
事情也跟姜灵想的差不多。
于俊生两儿一女,因为女儿是老来女,而在生于晓娟的那天于俊生当上了大队会计,所以两口子觉得于晓娟是个幸运的,给家里带来了好运。于是对于晓娟就格外的溺爱。
而于家两个儿子没结婚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可等他们结婚生孩子了就发现不对了。
吃苦受累的是他们还有他们的老婆孩子,享福的还是于晓娟。
这么时间长了谁还乐意。
这次于晓娟闹的事儿大,让两个壮就不乐意了,闹了也有好几天了,没想到真的要分家了。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就于俊生两口子偏心眼的程度,分家的时候不闹那是不可能的。
于俊生夫妻对俩儿子有怨气,分家的时候自然也公平不到哪儿去,大头留下,想着以后闺女结婚也好置办嫁妆,俩儿子就不乐意了,就闹起来了。
姜灵并不觉得奇怪,曹桂兰也是,“早晚都得打,不稀奇。”
萝卜灯雕刻完,谢景和又出去不知道忙活什么了。
姜灵吃完午饭回屋睡了一觉,起来就发现堂屋里多了点东西。
多了好几盏灯笼。
灯笼是用柳条编出来的,外头糊了大红的红纸,意外的竟有些精致。
姜灵惊讶道,“这是谁做的?”
谢景和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大嫂,是我做的,给俩孩子提着玩的。”
姜灵点头,“不错。”
谢景和跟苗秀兰有一儿一女,正是可爱的时候,平时很听话,也不闹事儿。
看着俩小孩,姜灵有时候就忍不住想,那她以后生个孩子也这么乖巧听话的话,似乎也不是件坏事啊。
她和谢景临通房的机会也就那么几天,成没成的也不知道了。
算了,一切随缘。
傍晚天擦黑的时候外头有人放鞭炮了。
曹桂兰收拾了祭品和煤油、萝卜灯,让谢世成和谢景和提着出门了。而家里的女人也有事干,将倒了煤油的萝卜灯挨着放到各个房门口,再依次点燃。
在院子靠东的位置,还放置了牌位,萝卜灯也是用的最大的一个小船一样的萝卜灯。
今天没有风,很适合点灯。
再配上俩孩子的小灯笼,整个小院都被映衬的亮堂起来。
也是在这一刻,姜灵突然有了一种家的感觉。
这就是她的家啊。